用一句话证明你看过“致青春”?

。。。

你神经病啊!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分割线

今天加了一个微信群,群里很热闹,手机震不停。最近致青春比较火,陈孝正的一句台词“你神经病啊”在微信群里出现频率也很高。这倒启发了我一些关于用户需求的东西,在这里很大家分享一下:得屌丝者得天下——屌丝层级理论。

首先,什么是屌丝,这个很难下个定义,但是屌丝以下特点:

⊙缺乏信仰,缺失安全感,即使吃的饱穿得暖,但内心始终对未知的将来有着隐隐的不安;

⊙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同,对“屌丝”这个词有着莫名的亲近感,也会偶尔来几下类似45度仰角的文艺范;

⊙脑前额叶外皮层功能正常,经常通过白日梦的方式自娱自乐,对娱乐话题敏感;

⊙由于种种社会和政治问题,中国是个特产屌丝的国度。

这里不要问我为什么,因为我没确定自己是否已经跳出来了。当有人因为一首“红日”而戳中泪点的时候,我看来只是用户需求得到暂时满足了。

当一个屌丝哭泣的时候,她哭的不是电影里面的情节,而是她自己,这反而是真正有泪点的地方。

——————————————————————————————分割线

屌丝的不快乐

 

屌丝是中国网民阶层中最庞大的群体,但不意味着屌丝和高富帅、白富美有着本质的区别,需求始终是稳定的。弗洛伊德对人的动机有一句话——性需求和渴望伟大,从种族繁衍的角度来理解用户需求往往能触及到本质,因为这是先天烙刻在基因里面的东西,这也是创造的源泉之一。而当一个人从拿着玻璃珠当宝贝的小孩,慢慢地向戴着钻石当象征的成人转化时,需求只是发生了量变,但是获得需求的方向性变得不自然了,为了得到和得到,注意力从自己的核心需求分散到世间万事,从向心凝结到对外扩散,因此,用户往往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以至于出现需求“撕裂”,因此,用户的存在感下降,而为了弥补因为撕裂而导致的“空虚”(裂痕),又会加大对外界的无止尽的诉求,结果是越来越空虚和存在感下降。如下图(NLP幸福论引申):

changing

 

而对于他们来说,“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能有一厘米差池。”然而,很少人会注意到,楼房是否越来越高,越来越大,建筑材料的多少不是决定因素,而在于这栋楼房的地基是否稳固。不稳固的楼房地基会导致高楼的倒坍,但是当人的注意力只集中在往上爬时,是很难低下头看看自己那栋楼房的地基,而是一味地往上进行材料的填充,无论楼房中间断掉了多少次,烙刻了多少次心伤,还砸伤无辜。这个过程是很难逆转的,就好像上了瘾一般,因为大脑在索取—忽略—索取—崩塌—索取 的神经环路已经足够发达,已上升到潜意识的阶段了。

这是屌丝的不幸所在,也是值得产品经理所考虑的一点,屌丝的不安,迷失,压力和破坏性。

——————————————————————————————分割线

屌丝的快乐

 

也许有人会说屌丝是快乐的,不排斥表现型快乐的屌丝,他们很会自娱自乐,自称屌丝而乐此不疲,而且是产品舆情传播的主力军,因此我们大多数人对屌丝的印象也是如此。

著名心理学教授Dan Gilbert (“Stumbling on Happiness”作者)曾经在Ted talk 上有个关于人类快乐的演讲(视频The surprising science of happiness ),他将人的快乐分为两种,当然的快乐和人工的快乐。

当然的快乐是“你得到了你渴望的东西”,人工的快乐是“你得不到你渴望的东西,但是会自己制造出来”,前者容易理解,后者拿致青春打个比方:郑微向陈孝正表白,一心只为建造自己人生大楼寻找材料的陈孝正会自然地冒出一句话“你神经病啊”。

郑微于是自创了一个说法:“你再说我不喜欢你,意思是说我喜欢你喜欢不得了,你要是说烦不烦就是说你很漂亮,你要是说你到底想怎么样,就是说我想你了,你要是说无聊,就是说看见你真好。”

这就是人工的快乐。

多数人觉得人工的快乐比不上自然的快乐,Dan Gilbert 在Ted talk 中却指出,与难得的“当然的快乐”相比,“人工合成的快乐”则更为真实与持久。

这里有个实验:

一所美国大学开设了一个摄影的课程,结课时要求学生拍两张照,然后把自己比较满意的那张交上去。研究人员对一半的学生说,“你可得想好了啊,这张照片交上来以后我可就马上寄给XX美术馆了,五分钟以内就发,一秒都不耽搁”,然后对另一半学生说,“你们可以慢慢选,就算是交上来之后,若觉得自己手里的那张比较好,还是可以在三天内找我换的,我就在办公室里等着你们,你不交我都不发给XX美术馆的,放心好了”。实验的结果是,那些被迫迅速选择了呈交作品的学生在一段时间以后依然觉得自己呈交上去的是两张中比较好的那张,很是得意;而另一半则为了到底要交哪张照片比较好而辗转反侧,和研究人员换了好几次,最后仍然觉得自己手里留下的那张明显比较好,也不快乐。

这里我们要得到什么启示呢?对于屌丝来说,他们的快乐来源有时候并不代表自己可以决定什么东西来保证自己的楼房不偏移一厘米,而在于没有办法或被迫做出了选择,比如要上好的大学必须通过高考,要想晋升必须完成足够的KPI考核等。

这是屌丝的快乐所在,而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则意味着适当地对屌丝选择权的“剥夺”,简约而不简单,无为而治。

——————————————————————————————分割线

屌丝层级理论

 

基于分割线以上的屌丝特点,在确认产品用户需求的时候要注意到的地方:

⊙屌丝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因为他们已经和自己真正的需求割裂了

⊙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屌丝在和“真我”渐行渐远的时候,会用“自我”(ego)来证明自己

⊙屌丝的需求没有实现并不代表他们不满意,不快乐

为了方便理解,这里简单做个模型(如下图),其中需要说明的有三点:

⊙“真我”是没有个性的,也是人类繁衍的源动力。包括爱的能力、感恩和创造力。(这里和人性本源善恶无关,而是已种族延续为核心目标)

⊙“自我”是具有个性的,并呈现出“真我”的部分特点,包括追求回报的“奉献”,呈现对“真我”的围绕和偏离。

⊙“溢出”指的是真我和自我的矛盾,根据两者之间的距离可以对屌丝群体做个层次的区分,属于潜意识地范畴。(这里可以深入进行研究,暂不做深入探讨)

 

屌丝层级理论一

 

 

五个番茄时间到了,这里就化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一句话作为结语:

“人往往会变成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青春是用来怀念的,不到终点我们永远也不知道自己最终和谁会在一起!”

青春,其实就是过去的自己,那时候,“自己”离自己很近。

屌丝层级理论待续。。。

16 Comments

Leave a Reply to su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