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活熊取胆的“归真堂”上市事件搞得沸沸扬扬,面对活熊取胆的企业行为,有人觉其残忍而呼吁停止,有人见怪不怪而麻木不仁,甚者有一中药协会长XX亭却称,取胆过程“就像开自来水管一样简单,自然、无痛,完了之后,熊就痛痛快快地出去玩了。我感觉没什么异样!甚至还很舒服。”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会那么大,以下将从理论上告诉你答案。

这个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关于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不同,其根源又在哪里呢?来源于耶鲁大学开发课程心理学导论的第十三课。

关于课程的介绍我就不讲了,可以点击这里看看。

以下是在线观看:

笔记提炼:

本节课所讲的内容主要包括:

1.人与人之间差异的根源;

2.人类差异根源的产生的原因;

第一 人与人之间差异的根源

这里普遍公认的是两个因素,一个是性格,一个是智力

1、两者的特点

性格:不同情况和时间下一个相对稳定的特征

智力:公认都提高的智力包括抽象的推理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聪明的核心象征

斯皮尔曼(Spearman)指出存在两种类型的智力:“G”&“S”

“S”指的是不同子测试中的分数

“G”指的是每项测试中所表现出的共同的特征

2、如何阐释两者

性格:我们如何区分不同的性格

这里我们要认识什么是好的评定,其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可行度,一个是有效度。前者指在不同时间和空间测试同一个人能得到相同的结果;而后者指通过测试能够测出我们想要的测量的东西。

因此,我们会发现很多心理测试对人并不是个好的评定,比如罗夏测试(Rorschach test)

如图:

 

rorschachrorschach-test

最开始的时候起被诊断是否有精神病,通过评价观测对象对图的感知来评定观测者,其中存在正确答案

然而实验证明这些并没有用

而后来高尔顿·奥尔波特(Gordon Allport)通过实验发现与性格相关的特征繁多但很多都是形容同一个内容,这就有了归纳的必要

最后,我们归纳了五点,用英文来记忆的话就是 OCEAN

O——openness 开放性

C——conscientiousness 责任感

E——extroversion 外向性

A——agreeableness 亲和性

N——neuroticism 神经质

实验证明,随着时间推移,这人们在这五大类测试中具有稳定性,相关性也强,所以这个理论一直很可信

这里本人提供一个在线测试的地址,大家不妨去测试看看,点击这里

智力:智力测试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意义

1、贝尔曲线

IQ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人们的社会地位,财富多少,成功与否,与通过标准IQ来测试他们的IQ水平相吻合

2、持久性定理

无论IQ测试结果如何,IQ测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社会价值

3、智力测试的有效性是自我证明的?

因为如果如果大家都把IQ测试当回事儿,那么它就变得重要了

个人猜想:对于第三点,如果存在这样的规程,即:智力测试得分高——进好的学校,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更容易成功,那么,智力测试到成功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相关性,因为中间还有一个资源分配的因素,或者说社会认可的因素

第二、人类差异根源的产生的原因

这里普遍认可的有两大原因:遗传原因与环境原因

1、对于遗传原因的一个常规的误解

这里所讲的基因在解释人类区别时并不是在解释人类的特征,而是关注其中不同人类个体特征的不同。简单来将,就是人与人的差距为何存在。

2、环境的两种类型

分为两种,一个是共享的环境,”同个屋檐下“;对应的是非共享环境。

3、我们如何辨别性格和智商的差异是怎么来的呢?

这里我们可以用到行为遗传性作为工具

关于基因和环境的特定规则

1、同卵双胞胎存在基因重复;

2、异卵双胞胎共享一半的基因;

3、收养的兄弟姐妹没有特定的基因重复

基于以上,如果在相同环境下生长,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在性格和智力上像得多,那么我们可以说基因起了很大的作用;如果同卵双胞胎在不同环境下生长,其性格和智力很相像,那么我们也可以说基因起了很大的作用;类推还可以得出,如果收养的兄弟姐妹在相同的环境下生长,其性格和智力很相像,那么我们可以说环境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里基本上都是通过调整固定变量来实现的。

4、在行为遗传学中有一个令人惊奇的发现

”出生即分离马尔菲特家的双胞胎偶然相遇“(Separated at Birth the Mallifert Twins Meet Accidentally),但这分开成长的同卵双胞胎十分相似,他们似乎对死刑、宗教、现代音乐有着相同的态度,在犯罪、赌博和离婚的行为上比例相同,并存在一些奇异的相似点。大脑扫描图像相同。这说明了基因几乎在所有事情上都有很大影响。

5、同一组内的个体差异存在遗传原因是否意味着组间差异会扩大遗传导致的结果

美国各种族有着显著可靠的智商差异,但实际上这些差异部分是由社会造成,并不完全取决于遗传因素

个体间的高度遗传性并不意味着组间差异也是遗传造成的,因为还存在社会因素。不同被试组的个体差异至少大部分是由环境因素,而非基因所造成的。

6、弗林效应(Flynn effect)

个体的智商逐年增加的现象,平均起来,我们这一代,比我们的父辈更聪明,但智商测试的假设是平均智商为100,那么就意味着测试的难度在逐年变大

flynn effect

7、行为遗传学认为环境因素几乎不起作用

来自朱迪斯·哈里斯(Judith Harris)的《教养的假设》一书,指出父母对子女的智力和人格的影响很大,但只停留在受精阶段,之后在塑造你的整个过程中无异于杯水车薪。这无疑是对我们传统观念的一个反面。

这里可以引用诗人菲利普·拉金(Philip Larkin)的诗来表述:

They fuck you up, your mum and dad.

They may not mean to but they do.

They fill you with the faults they had.

And add some extra just for you.

…..

Man hands on misery to man.

It deepens like a coastal shelf.

Get out as early as you can and don’t have any kids yourself.

朱迪斯·哈里斯反驳道:

How sharper than a serpent’s tooth.

to hear your child make such a fuss.

It isn’t fair. It’s not the truth.

He’s fucked up, yes, but not by us.

8、关于环境因素的逆向思维

我们通常认为父母的行为会影响子女,但行为遗传学得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是子女影响父母。除非我们被领养过,否则我们不能证明我们现在的所为是因为父母的抚养方式。

个人觉得这是一个新的思维角度,至少可以解释我自己的一些特质。但这又和原先知道的关于童年经历影响性格的观点相抵触,如果纯粹是因为基因影响的话,那么是否一切以往都是咎由自取?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甚至是个可怕的问题。

回到开头

综上所述,某会长能得出“舒服”体,他这样的评定的合理性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他具有和熊差不多的基因,即外套一扒一个熊样,第二是他具有和活熊取胆相似的经历,取掉什么我们暂且不清楚,但希望没有被利益取掉自己的良心。

活熊取胆的“归真堂”上市

One Comment

  1. Pingback: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心理学导论(资料整理第一课) | 观尔腾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