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开放课程个人笔记—心理学导论之吸引与爱情

这个耶鲁大学开放课程中关于爱情,来源于耶鲁大学开发课程心理学导论的第九课。

关于课程的介绍我就不讲了,可以点击这里看看。

 

 

本次Paul Bloom教授自己没怎么讲,而是由耶鲁心理学导论课程的首位客座讲师,彼得·萨洛维院长 (Dean Peter Salovey),据说这也是个很牛的人,被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具有传奇色彩的心理学导论老师”。

印象中他是一个很注重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老师,在课程开始前,他就先根据了研究的现状提出了个问题,即本课讨论的爱情观点是否可以延伸到非异性恋呢?

大家也可以好好思考一下。

以下是在线观看:

笔记提炼:

本节课所讲的内容主要包括:

1、罗伯特·斯滕伯格(Robert Sternberg,)对于“爱”的定义

2、关于爱情三因素的讨论

3、关于爱情的四小点要素

4、关于学生提出的问题

 

第一,罗伯特·斯滕伯格对于“爱”的定义

罗伯特·斯滕伯格(Robert Sternberg,)对于“爱”的理论认为爱由三个成分组成,亲密、激情与承诺,如果人没有同时具备这三要素,则可以认为没有体验到爱。

对于三种因素的定义:

亲密:亲密就是亲近的感觉,与某人沟通,相互结合,从行为上说,亲密就是人与人与人之间分享秘密,而结合源于人之间信息的分享。

激情:激情即把我们引向浪漫爱情的驱力,你可以当它是生理吸引,或者是性爱。

决心或承诺:决心就是一个人处于一段恋爱关系中,愿意为这段关系贴上恋爱标签,做出承诺来维持这段关系。

罗伯特·斯滕伯格认为,如果人之间缺乏以上三种因素的其中之一,就谈不上是真正的爱情。

第二、关于爱情三因素的讨论

然而,如果采用斯滕伯格的爱的三要素,即亲密 激情和承诺,然后列出当一个人完全没有一种 两种 或是三种因素时,可能拥有的各种不同的关系。sternberg

1、没有亲密感,没有激情,没有承诺

斯滕伯格称之为无爱(non-love)。

2、有亲密感,没有激情,没有承诺

斯滕伯格称之为喜欢(liking),大多数典型的友谊中,都有着这种感情,这里指的不是密友,而是普通朋友,你感到亲近,你会和这个人分享一些,并不会和其他的许多人分享的信息,但你并没有生理上的吸引,也没有想要长期维持这种关系的某种承诺。

3、没有亲密感,有激情,没有承诺

这是斯滕伯格所称的“迷恋”(infatuation),痴迷的爱,也就是一见钟情,两者既不认识,也未分享过任何秘密,并且无义务界定关系,对未来也没有承诺,事实上,只想到的是当下。

4、没有亲密感,没有激情,有承诺

斯滕伯格称之为“空洞的爱” (empty love),”空洞的爱”通常是长期关系恶化的最终阶段,两人互不交流,没有亲密感,无肉体上的吸引,没有激情,但为了其他因素,比如孩子,脸面,经济状况而在一起。

然而,在在婚姻包办的社会里,这种状况往往是恋爱关系的第一阶段,但由于社会的舆论等关系,这类关系的离婚率并不比因爱情而结婚的人离婚率更高,这就涉及社会成本的问题。

5、有亲密感,有激情,没有承诺

斯滕伯格称之为浪漫式爱情” (romantic love),”这种关系有着肉体吸引,紧密联系,却没有承诺,罗密欧和朱丽叶初次相见时就是如此,一段恋爱关系开始时都类似于这样,人们彼此喜欢,被对方的身体吸引,喜欢在一起,但我不会做出任何长期承诺,甚至不愿意用“爱”这个词来描述。

6、有亲密感,没有激情,有承诺

斯滕伯格称这种关系为“友谊之爱”(companionate love),这就是密友之间的关系,我们承诺彼此坦诚,承诺永远做朋友,但是这里不含肉体吸引,这种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古希腊对某种恋爱关系的理想型。

7、没有亲密感,有激情,没有承诺

这种感觉被斯滕伯格称为“愚昧的爱”(fatuous love),这种求爱就如旋风一般,仿佛好莱坞电影里的浪漫情节,这可能会导致一场闪婚,一夜情即如此。

8、有亲密感,有激情,有承诺

这是斯滕伯格所称的“完整的爱” (consummate love)。

第三、关于爱情的四小点要素

这里教授指出了在社会心理学中的”吸引“(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attraction)会关注七个变量,教授把他分成了两组,包括三大变量而另外四个有趣的变量。

三大要素:(这里属于略讲)

第一:空间距离,在”一切其他条件同等的情况下”,人们发现自己与空间距离较近的人 ,更容易相互吸引,也更容易发展为恋爱关系

第二:性格相似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在爱情上同样适用,当人们更为相似时,会觉得更受彼此吸引

第三:彼此熟悉程度,彼此间越是熟悉,越可能形成恋爱关系,即突然两个熟人迷恋了

四小点要素

这个是教授最为喜欢的因素,现在看来,的确十分有趣。

第一:能力(competence)

通常,我们更容易被有能力的人所吸引,但事实并非总是如此,因为能力太强的人,特别是那种在各个方面都很出色的人会让我们感到有威胁,他们让我们感到不自在,自惭形秽。

所以我们真正喜欢的,是偶尔也会犯错的有能力的人,这点被称之为出丑效应,我们对这些能力强的人的喜爱,会因他们犯的小错误,做的尴尬事或者失败的经历而增加,这点可以从公众人物的身上看出来,能力强的公众人物有时犯错后会变得更受欢迎。

这里教授对一个经典的出丑实验(pratfall experiment)很是推崇,即通过对参加竞赛的人的面试进行录音,并让随机被试人员听,然后询问被试人认为参赛的有多大魅力,从而得出个关于能力的魅力方面的结论。即:

有点瑕疵的能人最受人欢迎,而当平庸者出糗后,人们会认为他更不怎么样,这种影响朝两个方向发展。

据说这是社会心理学历史上最有名的实验之一,当然这里还有米尔格拉姆(Milgram)实验,阿希(Asch)的从众实验,还有罗伯洞穴实验(Robber’s Cave)

备注:Robber’s Cave翻译有误,不是盗贼洞穴,而是罗伯洞穴实验,即依靠敌对双方的直接接触将会减少偏见。要克服偏见还必须促进在追求共同目标时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身体吸引力(physical attractiveness)

人们往往不愿相信身体吸引在生活中非常重要,这似乎不太公平,通常情况下,我们无法改变身体吸引力,但是往往真正对大学生进行调查的时候,人们就会说外表不重要,(当然,这里是指美国的大学生)

因此,但研究人员换了另一种方式,让那些大学生参加速配相亲,结果发现往往正是外表决定了十分会进行第二次约会。

而且通过“假卷发”实验*(frizzy wig” experiment),说明有魅力的人的反馈对一般人来说很重要,魅力大的人对我们的影响会更大

第三:得到与失去(Gain, loss)

这在心理学中是个很常见的概念,即人们会比在稳定情况下对改变更加敏感,改变通常是危险或机遇的信号,这在人的生存上有很重要的意义。

那么,这在爱情上有什么意义呢?

在恋爱中对我们有影响的并不仅仅是总是对我们好的人,影响更大的是本来对我们不那么好的人随着时间推移对我们越来越好,他们起初对我们的态度并不是积极的。

这里即涉及到阿朗逊的”增益效应”(Aronson gain effect)

我们的确会认为,对我们越来越好的人很有吸引力,即使一段时间后,他们关心程度的平均水平有所下降,因为他们的起点低,所以就比本来就很关心我们的人显得更好,就是这种开始没有感觉而后越来越好的人,让我们着迷。

这里还有个 损耗效应(loss effect)

伤害我们很深的人并不是对我们一直不好的人,最令人伤心的是,原来对你很好的人突然变冷淡了,因为你只希望从你爱的人那里得到积极的回应。

第四:唤醒原因错误归因(misattribution for the causes of arousal)

有时候,人们感到心理上被唤醒但不太确定为什么,这里的几种错误归因现象,会让你误以为,这就是爱情,但其实另有原因。

这里即把一些因为其他因素而产生的生理或心理现象而误认为自己恋爱了。

比如运动后的呼吸急促,手心出汗,或者是下面说讲到的“摇摆桥实验”(rickety bridge)或者是心跳实验(向被试人传达虚假的心跳信息而让被试人对照片产生爱恋感)

这些实验告诉我们,我们很容易被我们所处的环境所误导即使是来自于自己的身体。

这里教授讲到的一个案例是家庭暴力

人们为什么会维持一段充满暴力的关系,最主要的原因除了生存上的需要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当人们受到心理上或情绪上的虐待时,他们感受到唤醒,并对此进行了错误归因,比如那些愤怒 那些冲动和暴力都是爱的表达。

第四、关于学生提出的问题

 

问题一:当人们意识到自己受到了环境的影响下,那么唤醒是否就会减弱?

回答:是的,当唤醒的刺激源越明显,受到的影响就越小。

问题二:这些因素,尤其是那三大因素,是对对关系的保持有影响还是对最初的吸引有影响?

回答:理论上更多地集中在最初的吸引上,更多的数据是有关于最初的吸引,这是部分因为长期跟踪情侣很困难。

问题三:人能够对多个人产生爱情?

回答:不同学派的观点不同,进化论观点是支持的,而社会建构论观点的人则不支持。

 

PS:现在让我们继续回到原先的那个问题,即以上观点是否适合非异性恋呢,个人认为至少对于罗伯特·斯滕伯格的爱的定义和三大因素是成立的,而至于四个小因素,由于其影响太过于微妙了,可能要从社会认可的角度在重新进行分析。

 

本课整理完毕,呼呼~

欢迎大家拍砖留言。

原文地址:http://zqted.com/?p=1238

笔记整理不易,望转载下手留情,请注明:转载自观尔腾

By Ted on 2011 年 03 月 05 日 · Posted in My Reflection

8 Comments | Post Comment

winw says:

太长了,我最怕看长长的文章了

Posted on March 5th, 2011

观尔腾 says:

嗯呢~2W多字呢,辛苦你拉~

Posted on March 7th, 2011

Carriage Bolts says:

这是关于爱的开放课题吗?确实蛮长的。。。看起来累

Posted on March 7th, 2011

观尔腾 says:

嗯嗯~辛苦你拉~

Posted on March 14th, 2011

购乐风 says:

师兄不愧是见多识广啊,又让小弟长见识了,不知道和师兄交换个友情链接怎么样,嘿嘿

Posted on March 19th, 2011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个人笔记—心理学导论之人类道德 | 观尔腾 says:

[…] 有两种答案,一个是亲缘选择,进化建立在基因的层面上,并导致了动物本身是利他主义的,利他主义是因为它们要保护有相同基因的其他动物,这和共享基因的比例程度相关 […]

Posted on February 22nd, 2012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心理学导论(资料整理第一课) | 观尔腾 says:

[…] Memory done 8. Conscious of the Present; Conscious of the Past: Vision and Memory (cont.) done 9. Evolution, Emotion, and Reason: Love (Guest Lecture by Professor Peter Salovey) done 10. Evolution, Emotion, and Reason: Evolution and Rationality done 11. Evolution, Emotion, and […]

Posted on February 29th, 2012

21sd says:

当时看到错误归因,邪恶了

Posted on July 12th,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