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耶鲁大学开放课程中关于人类进化论和关于人类心理活动起源的理性思考,来源于耶鲁大学开发课程心理学导论的第十课。
关于课程的介绍我就不讲了,可以点击这里看看。
这节课还是回到了Paul Bloom教授的舞台,以下是关于这节课的笔迹提炼:
笔记提炼:
本节课所讲的内容主要包括:
1、关于人类心理活动起源的惊人假说——神造论
2、关于神造论的理性思考
3、关于进化论和心理学的关联
4、将进化论应用到心理学的两个误区和目的
5、历史上对进化论的批判
6、关于进化论的行为心理学研究
第一,关于人类心理活动起源的惊人假说——神造论
这是被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Dennett)所称为达尔文的危险思想。
这个观点解释了现代生物学中生物现象的起源(包括心理现象),达尔文在写《物种起源》时就被其深深折服了。
这是由神学家威廉姆·佩利(William Paley)提出的,通过对人类眼睛和手表进行类比,他指出:“生物世界的复杂性证明了,这些精密的人造制品,是由比任何人类工程师都要聪明的设计者创造的,这个设计者 当然就是上帝”
这个对于类似于人类这样的复杂事物起源的观点,在历史上盛行了很长时间,合乎逻辑而且符合圣经和宗教信仰的优势。研究界称为“神创论”
PS:这里不是大家是否会发现了一个关于神创论的很明显的逻辑漏洞,但不管怎么说,在过去,人们对于周围一些无法解释的巧合总是倾向于往客观唯心的角度来思考。其实这也很具有心理学上的研究价值,即宗教信仰对人本身所具有的心理学价值。
第二,关于神造论的理性思考
这里首先神造论者要回答怎么一个问题,如果人是从上帝那里来的,那么上帝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是一个从心理结构进化角度看来尤其严重的问题。
更关键的是,总是存在证据支持进化论,包括不同身体部位的化石证明他们是从更原始的形态进化而来的,以及一些退化特征。一些人体特征是难以解释的,比如尾骨和鸡皮疙瘩。
尽管人类的大脑不同于老鼠、猫、以及猴子的大脑,但无疑的是其仍然有一些相同的机制和结构。
这里一个合理的解释:不同种类的动物在进化中相互关联。
这里要特别注意一下:
人类作为一个生物体也是不完美的,比如眼睛上的特殊位置所形成的视野盲视,男性泌尿系统中尿道与前列腺的穿插会给男性年老的时候带来不少生理问题。
从逻辑上说,如果人们辩称其合理性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承认上帝是残酷而不称职的。
但是在过去一段很长的时间内,人们对神创论深信不疑,正如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 (被誉为世界上依然在世的最伟大的进化生物学家之一)在《盲眼钟表匠》(The Blind Watchmaker)所说的,“一百或一百五十年前任何不相信上帝创造了人类和其他生物的都是白痴,因为神造论这个观点实在太好了,在没有其他解释的前提下,尽管有种种的问题,但是人类和其他的生物的结构一定都是神创造的,因为它们的结构是那么复杂精准,而又令人难以置信,直到达尔文的出现。”
第三,将进化论应用到心理学的两个误区和目的
这里教授提到了两个观点:
第一个是达尔文的观点:
他说生物结构的进化过程是纯自然的。
第二个是观点是针对笛卡尔观点的反驳:
对笛卡尔的观点的反驳观点是,我们的心理活动是自然物质和自然事件的产物。
当我们把两个观点结合起来时候,它会促使你了解我们是什么。我们的心理活动和眼睛、防卫式伪装一样,都是是自然选择中纯自然过程的产物,其认知机制的出现并不是为了取悦上帝,也不是偶然,而是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这就给我们研究心理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方式。
PS:这里是关于“针对笛卡尔观点的反驳”原文字幕翻译有错,实际上笛卡尔企图证明无限实体,即上帝的存在。他认为上帝是有限实体的创造者和终极的原因。笛卡儿的认识论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他主张唯理论,把几何学的推理方法和演绎法应用于哲学上,认为清晰明白的概念就是真理,提出“天赋观念”。
关于进化论应用到心理学的两个误解:
第一种:
如果我们采取进化论的观点,那么自然选择会促使动物广泛传播他们的基因,如果我们从生物的角度考虑,那么这意味着肯定每个人都成天想着:“我要传播我的基因”。
这个观点的问题在于:没有把终极导因和引信导因区分开。
终极导因是指某事物在数百万年的历史中存在的第一原因;
引信导因是指现在做某事的原因。
这两者的不同在于:终极导因涉及了种族的繁衍问题,而引信导因则是个人的微观问题,尽管这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但实际上当事生物并没有终极导因进行了意识上的考虑。
这里教授举了个例子,人吃饭。当你问人为什么要吃饭的时候,他可能会回答说他肚子饿了,或者是食物味道好并且使他想多吃些,但他肯定不会这样跟你说,“因为我必须维持我的身体,用于将来传播我的基因”。由于肚子饿而吃饭还是由于未来能传播基因而吃饭并非对立,而是对同一事物在不同层次上的解释。
但是我们要努力避免的是:为了生存和繁衍的终极层面与心理层面不相关。
这里又有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即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爱你的孩子,你肯定不会回应说因为他们继承了我百分之五十的基因这样的话来。心理层次上的解释更深入,并且特征不同。
认识到以上这点,能帮助我们了解为什么有些事从进化论角度的解释,有些是要从日常生活中去感知。
第二种:
这种观点认为自然选择使得所有事物都具有适应性,包括我们所做的一切,所想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适应。
但无疑这也是错误的,自然选择进化基本来说将适应性与副产品和意外区分开来。
比如人老会腰酸背痛,但这绝对不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而来的,此外还有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感兴趣和着迷的事物几乎可以肯定都是进化意外,人类现在最热衷的三大事物,分别为色情片,电视,巧克力,但这些无疑进入了进化适应论的死胡同。
关于这方面,心理学领域上出现了很多的争论,其焦点包括什么是适应性什么不是,比如视觉艺术,音乐艺术,语言多样性等。
因此,我们学习心理学和进化论的目的就是为了分清什么是什么,这些就是我们需要避免的错误。
第四,历史上对进化论的批判
第一个反对意见:
历史上对进化论批评持续时间最久的是超自然论,或者说是二元论,认为大脑是进化而来的,和心理一点关系都没有。
约翰·保罗二世(John Paul II)教皇在多年前发表声明说,达尔文的理论并不矛盾,达尔文理论是说物种进化,并非由神意驱动,这是真正的科学理论,应被证实是正确的,这与人们由教堂教导的事实并不矛盾。但科学家对此欢喜雀跃时,他们说教皇赞同进化论。但实际上,教皇说完这话后划了条界限,他同意身体方面的进化论,但决不允许说思想也由进化而来,所以对此他写道:“即使人类的肉体,由先前的生物进化而来,但我们内心的灵魂绝对是上帝创造的,所以进化论中认为思想从生命中发展而来或者仅仅是其副产品部分与人类的真谛相冲突”
这是历史上一种驳斥进化心理学的观点。
第二个反对意见:
另外一种不同意进化心理学理论的是承认思想的自然属性,认为所有这些本能和人体构造只存在于其他动物身上而非人类。
这里引用了人类学家阿什丽·蒙塔古(Ashley Montagu)在七三年的针对婴儿一项研究,表明人类之所以是人类就是因为没有本能,因为他是谁和成为谁都是从他的文化,从人文环境从其他人那里学来的。
即便现在对婴儿的研究已推翻了上述的观点,但仍然有人支持。
第三个反对意见:
观点如下:人类思想确实包括本能,这是人类的天性,那我们应该研究人来研究思想,进化论对这方面价值不大。
这里教授的指出:进化论与心理学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至少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是天生的,什么不是,比如伴侣选择和照顾后代的生物适应性目的。但如果心理学家想研究大脑哪些部分是专门用来下棋的或者是群体差异问题,进化论可以帮助我们规范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事实上心理学家正是用生物学进化论来合理解释种族差异和性别差异,这里教授推荐了一步关于两性的电影《震撼性教育》,其中一个人展示了关于男女差异的类似进化论的观点,可以称之为酒吧进化心理学,这里我大可以根据进化生物学来对此进行区分。
PS:这部电影个人认为还是蛮有启发的作用的,土豆优酷都没有,大家可以到迅雷上下载。
最后,关于这第三个反对意见,教师特别指出一个从设计的角度来思考,即探究其为什么存在的角度,你会在它现有的本性中发现有趣的见解。这里教授引用了玛姬·普罗费(Margie Profet,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的见解,这是关于孕期晨吐反应的研究,指出一种保护机制的运作。
这里还有一个例子,是关于上节课中提到的性与爱的三大要素,根据接近性,相似性和熟悉性,理论上我们应该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好”上,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如果在心理学上解释不通,但是在进化论上就可以解释了。这也体现了引信导因和终极导因的区别。
第五,关于进化论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丹尼尔·卡宁曼(Danny Kahneman)和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前几年的研究彻底转变了我们对人类的决策能力及理性的理解,甚至在社会学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改变了我们从前认为的逻辑思考者,转而认为我们实际上是用简单的快速的直接推断法,这种直观推断法在我们的进化史上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有时其也会误导我们:
包括有:框架效应,禀赋效应,基础概率,可获得性偏差(在这里我将简单地介绍一下)
框架效应:人们对同一个概念的不同答复取决于选项的框架,包括损失规避效果,聪明的广告师和决策者会以不同的方式构架问题,从而突出不同的重点。后续研究也发现,框架效应不仅局限于人类,动物也有类似的行为。
禀赋效应:这也是框架效应的一种,单独拿出来讲是因为其具有普遍性,相同的东西,如果其所属人物发生改变的话,那么其价值也改变,人们普遍都觉得自己拥有的东西更有价值。
基础概率:人们在判断事物时往往会忽略事物之间的取舍概率,而更倾向于依靠直觉,而非概率最优原则。
可获得性偏差:这也类似于框架效应,但更多地反映了确认偏误,比如人们可能觉得航空比陆地长途更加不安全,但是根据统计学表明,人们在陆地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是航空事故的1000多倍,但由于航空事故本身在报道上可获得性更强,也更容易被人记住,所以才会出现人们的确认偏误。
PS:学完了这一课,我才发现自己过去其实走进了自然选择让所有生物具有适应性,身体构造很奇妙,但毕竟不是完美无缺的,但有时候存在是有理的,但不一定是合理的。
本课整理完毕,其实前几个星期就应该搞定的,网页设计,创业项目,摄影之类足以让我忙于应对,曾国藩有云:“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此言得之啊~呼呼~
欢迎大家拍砖留言。
原文地址:http://zqted.com/?p=1300
笔记整理不易,望转载下手留情,请注明:转载自观尔腾
这次来看到博主换模板了,不错,一直在关注公开课,只是博主分享的笔记更给力!
一直在坚持的事情,谢谢鼓励~
Pingback: 心理学导论之人类情感与理性(一)——耶鲁大学开放课程个人笔记 | 观尔腾
Pingback: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心理学导论(资料整理第一课) | 观尔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