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应网友的要求,这次准备尝试用另外一种风格来整理下自己的笔记,废话尽量做到不说,争取都是干货。

直入主题:这次腾讯WE 大会整体来看嘉宾的水平比较高,国际范十足,连万维网之父Tim Berners-Lee也过来了,他在分享结束后抛出了一个问题:

我们需要一个怎么样的网络?这决定我们和什么样的世界连接。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Tim Berners-Lee已经做好铺垫了,即开放而自由的网络,包括开放的网络(Open Web,同样的协议,同样的标准和编程语言),开放的数据(Open Data),开放平台(Open Platform)&开源(Open Source),以及开放的访问权(Open Access)。这几种开放其实一直在谈,原因自然是现实中还不够开放,比如官方只给数据统计结果,而不给用户分享原始数据;一些闭合平台(Close Platform)如IOS、Windows Phone等兼容性让人捉急;各种文件还是遮遮掩掩的不公布,如今年初,著名黑客 Aaron Swartz 因免费向互联网公布了1800 万份美国联邦法院文件而被捕,并间接导致他自杀。

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开源并不意味着免费的啤酒,喝完就算,也可以是付费的积木,除了可以看到积木本身有哪些特点,也要告知这些积木是如何搭建起来的,不然别人就难以改进了。

————————分隔线

打造开放的网络,任重而道远啊,这也需要更多的舆论上的推广并达成共识。然而,《大连接》作者Nicholas Christakis 的一句“钻石石墨”论似乎可以给我们在互联网传播上更多的启示。

启示一:石墨和钻石一个漆黑柔软,一个坚硬通透,但它们都是由碳原子组成,它们的形态并不是由碳原子的属性决定,而有赖于碳原子如何连接。而类比到社会网络中的群体,每个个体都相当于一个碳原子,人类的社交联系方式不同,群体也获得不同的特性。

启示二:作为社会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不同人的传播能量不同,因此要想传播给力,要搞定某些大V。

启示三:人们彼此的给予是维护网络的必需,而这将有助于形成更多的连接关系,从而有助于抑制暴力,并成为舒适、和平和秩序的源泉。

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Hugh Evans(全球消除贫困计划创始人)的全球公民计划得到了那么多人的相应,这可以从他分享的几次成功的地推活动可以看出,通过针对性地解决那些世界性的迫切问题,比如卫生和教育,依靠社交网络,通过彼此的给予,让这个现实世界更加美好。

————————分隔线

即使现实是如此残酷的。而相比起来,搞搞硬件神马的似乎就显得更容易点,比如机器人,香港大学徐扬生校长对其的定义有三方面:能感知(Perception),能认知(Cogintion),能行动(Manipulation),因此机器狗就算机器人,而洗衣机就不算。这里他提出,能源和数据的分布式如果成立,那么机器人必然会在未来大行其道,为什么这么说,推荐看KK 的《失控》。

————————分隔线

然而,相比于看KK的《失控》,调皮的孩子在车后座的“失控”可能更让人心烦,看着那画着笑脸的车窗,Liora Rosin&Golan Levi 看到了Windows of opportunity(他们分享的主题),打算做个智能车窗,让车窗成为一个媒体中心,通过传感器,打造一个车内与周围世界的中介,甚至是一个开放平台,在上面的设想可以很多,比如玩我画你猜的游戏,切换到其他窗口看世界等等,一个目的,让不开车的人get more.

这里我就不仅要想,那么玻璃窗能不能直接改为Retina 显示屏呢,那要多少传感器呢?

————————分隔线

这个问题估计一时半会没有答案,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虚拟现实及动作捕捉先驱的诺亦腾公司创始人戴若犁戴上了17个传感器上台分享了他的虚拟现实,这里可以参考下爱范儿的“诺亦腾:利用动作捕捉技术改造游戏、可穿戴设备”,这里可以扩展的领域有很多,比如动作分析,动物分析,电影建模,当然最让人兴奋的肯定是游戏领域了,但还是希望这个17的数字可以再小点,看上去显得酷一点。

————————分隔线

这方面青蛙设计应该可以帮个忙,Steve Boswell 的展示显示了其对穿戴式领域的浓厚兴趣,而针对中国PM 2.5的残酷现实,他们也设计了一些可以坚持空气质量的口罩,围巾神马的。有一点肯定是和Tim Berners的倡导是一致的,即Open studio API 通过开发接口的数据,让公民生活更加智能。

————————分隔线

因此,不难预计,以后我们可以知道更多周围的信息,但我还在考虑信息是否过载的问题时,MIT的 Gershon Dublon& Nan Zhao 提出了人的IO带宽问题(input&output),人和外界交互的方式很多,而且敏感度不同,因此我们甚至可以开发一个让盲人通过舌头获得身体各种感官结果的系统。

————————分隔线

如果你觉得这样不够惊讶的话,那么Qeexo联合创始人Robert Xiao提出的Rich-Touch你也不会奇怪了,不满于总是手指头在屏幕上指指点点,Robert打算让拟物设计的概念融入屏幕操控中,比如当你拿着橡皮擦在屏幕上擦着的时候,设备能自动感应并启动橡皮功能。

当然,如果只是Rich-Touch的话肯定比较麻烦,可以用手我为啥还要找个橡皮来,但是结合Small Screen就比较有趣了,即一切皆屏幕,那么其和现实事物的交互肯定是越逼真越容易学习。

————————分隔线

然而,当我们幻想这些先进技术走进生活的时候自high不已的时候,W3C的技术无障碍推广者Judy Brewer希望我们能够考虑更多残疾人的需求,这里要向大家介绍下WCAG(Web内容无障碍指南),详情点击(官网链接,度娘链接),当我们进行一个产品设计的时候,是否应该也考虑下残疾人的使用呢?

————————分隔线

如果不是设计师?而是个跨界思想家,比如段永朝(SEEC首席战略官),他考虑的是互联网的灵性问题,嗯,你没听错,是这么高level的,就好像凯恩斯发现牛顿原来在撰写《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同时,还在搞炼金术。综合古今中外的先哲们,基本到最终都会回归到神人关系的研究上,即对世界本原的认知,原初物质的认知。当我们刨开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繁华,其中是否也夹杂着对人类另外一种形式的奴役呢?互联网是否也要继承工业革命的这种特性呢?这是个问题,因为没有信仰的想象是幻想——Jeffrty Raff,听从你的内心。

————————分隔线

听着听着,结果小马哥来了,他说自己是个工程师,不会语录和心灵鸡汤,于是伸手遥指:通向互联网未来的七个路标。

分别是:连接一切;“互联网+”创新涌现;开放的协作;消费者参与决策;数据成为资源;顺应潮流的勇气;连接一切的风险。

秉承开放的协作精神,这里先提供下演讲原文,其中有句话让后来在路上偶遇的eric觉得很佩服:“腾讯虽然现在市值很高,但我们很怕,稍微不注意,跟不上就会倒下,巨人倒下时,身上还是暖的。说是你拿到了什么船票门票,但能不能走下去还不一定,还要很深的思考。”

完毕。

光棍节补充:回答小马哥的问题:连接一切的风险。

回答连接一切的风险1——信息过载: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信息是否过载是相对的,只有当人处于一种烦躁和压力状态的情况下,才会容易变得对信息产生负面情感或者“不合作”状态,然而人的状态是通过穿戴式设备来进行检查的,比如血压和眼球状态。当检测到用户状态不佳时,是否可以选择性地过滤到一些特定信息,比如广告等。
回答连接一切的风险2——与当下“脱离”,随着沉浸式交互的发展,当人们用手机将自己和外界隔绝的时候,有必要采用一套“反沉迷系统”,比如谷歌眼镜来说,可以从两方面来思考:(参考这篇文章:过度干预我们?从用户体验上谈谈谷歌眼镜的防沉迷机制

1、随着时间的增加,减少应用内部本身鼓励继续使用的正反馈,增加用户停止继续使用的正反馈。
该有的还是要有,但是没有开始那么多了,比如游戏经验奖励。用户停止使用应用可以给予奖励,比如游戏里面的能量恢复等。至于社交应用,我更倾向于应用本身的针对型的温馨提示,这里可以结合下面第二点。

2、通过硬件检测人的生理状态,针对型地提供防沉迷信息。硬件上的生理检测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了,而谷歌眼镜靠近人脑,在检测上具有方便。这里的关键在于让用户意识到这个环节是为他设计的,不是因为服务器问题,也不是因为政策需要。
回答连接一切的风险3——少聊微信,多和朋友见见面:从现阶段社交方式的反方向进行思考,通过一系列配对(基于兴趣或其他方式)后要默认不开通网络联系功能,而是基于本地信息来被动式推送对方设置的状态和地理信息。随着定位精度的提高,可以只有当两者距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能进行联系,并结合O2O推送附近聊天的场所和优惠券,让更多的人实现真实意义上的连接。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